让文物“活”起来 第三十一届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颐和园召开

2021-10-12 17:52 孟雪 中国公益报
浏览

10月11-12日,由北京颐和园管理处和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三十一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国四大名园(扩大)工作交流活动”在北京颐和园召开。

本次研讨会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新时代下“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中的平衡关系,研究如何在科学保护的基础上实现文物合理利用,研究运用科学手段让文物“活”起来,让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物在现代文化体系中发挥自己的光与热,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图为胡冰致辞)

启动仪式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胡冰介绍,自1961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截至目前我国已公布8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5058处,构成了较为全面的文物保护体系。

胡冰表示,当前中国文物保护与博物馆事业发展正逢其时,各文博单位要在文物资源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智慧,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图为郑欣淼致辞)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顾问、原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在致辞中讲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迎来了历史最佳的发展时机和机遇,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他介绍,我国是世界文物大国,五千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留下了数量庞大、异彩纷呈的文物,保护历史文物就是保护民族血脉。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持着罗哲文先生在文物保护事业中的思想和精神光辉,积极响应文物保护政府主导全社会力量参与的国家号召,践行社会公益组织的责任与使命,联合民族品牌企业组织发起了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学术和宣讲活动,向社会大众宣讲文化遗产知识及保护理念,引领民族品牌企业真正的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这项工作中来。未来罗哲文基金将不断创新模式,赋能文物保护,携手更多社会力量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图为陈名杰致辞)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谈到,北京是全世界拥有博物馆最多的城市之一,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客厅,也是一个城市的性格所在。他希望颐和园、圆明园、香山、北京植物园等历史文化名园都能发挥各自优势,在建设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此次研讨会汇聚了40余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10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为期两天。除开展学术研讨会外,还举办了“中国四大名园文化沙龙”等活动,并在香山公园、圆明园等地进行实地交流。